乐句与并行乐句的乐段
作曲的基本概念及常用技巧
动机
动机(motive)可以简单理解为心中产生的一个意念,曲子诞生的源头。听听宋大叔的描述:
咬尾巴
作曲技巧的一种,指小节之间衔接的一种通俗说法,即 小节的最后一个音跟下一小节的第一个音相同。
比如:
如果要创作 中国调 或者中国风相关的歌曲,尽量不要用 4(fa)、7(si)。
因为中国调相关的歌曲通常是基于 五声音阶 进行创作。这里展开说一下:
中国五声音阶,或称为 五声调式,是中国音乐中常用的音阶系统,古代中国将这 5 个音依次定名为 宫、商、角、徵、羽,大致相当于西洋音乐简谱上的唱名 1(do)、2(re)、3(mi)、5(sol)、6(la)。
因此它们之间的音程关系为:
在前面 调号与小调之调名与不正规节奏 里面我们讲了钢琴键盘上每一个音的频率是如何确定的,那么我们古人又是怎样确定五声音阶的音高关系的呢?答案来自于 三分损益法 前五音的结果。
简单起见,我们用 长度为 1 的弦 为基础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音高与频率的数学关系,关键点在于:弦长(或管长)与频率成反比。如下图:
如果拨空弦的声音频率为 f,那么截断弦的一半(或者按住弦的中点)然后再拨弦,则声音的频率为 2f,即音高是空弦的 2 倍。这就类似于吉他或者其他的管弦类乐器的发声原理。
了解了这点之后,我们就可以理解 三分损益法 的具体操作了:
- 取长度为 的弦,其声音频率(即音高)为 ,同时设为 宫 音音高。
- 损(减):弦长截为原长度的 ,得到 ,那么根据前面弦长(或管长)与频率成反比的知识,它的声音频率就是 ,得到 徵 音音高。
- 益(增):弦长变成 的 ,得到 ,它的声音频率就是 。得到 商 音音高。
- 损(减):弦长变成 的 ,得到 ,它的声音频率就是 ,得到 羽 音音高。
- 益(增):弦长变成 的 ,得到 ,它的声音频率就是 。得到 角 音音高。
所以,三分损益法 实际上就是按照以下规则不断地改变弦长:
- 弦长变成当前弦长的
- 弦长变成当前弦长的
- 回到 1
损益两个来回,就能得到 5 个弦长,从而确定 5 个相对音高频率。
另外我们可以发现,三分损益法 的计算顺序并不是:
- 宫(1)、商(2)、角(3)、徵(5)、羽(6)
而是:
- 宫(1)、徵(5)、商(2)、羽(6)、角(3)
这里切换到 西方乐理文化。我们知道 C -> G 是一个 纯五度(前面 五度链与 F 大调的弹奏 讲过),纯五度是 7 个半音 的音程。而通过 调号与小调之调名与不正规节奏 里面的知识,我们知道每个半音之间的频率比为 。假设 C = 1 = do 的音高频率为 a,则 ,反过来 。
也就是从西方乐理的角度理解,每一个音跟它的 上行纯五度 的音的频率比为 2 : 3,这刚好对应 三分损益法 第一次 损 计算出来的弦长比。假设初始音高 宫 = C = 1 = do,而第一次 损 得到的是 徵, 它的音高是宫的 1.5 倍,因此它对应的是 G。
也就是说:第一次损(减)计算出来的是初始音高(宫)的上行纯五度。
由前面的推导得知,徵 跟 商 的弦长比为 3 : 4,音高比为 4 : 3。而在西方乐理里面,每一个音跟它的 下行纯四度 的音的频率比也为 4 : 3。这点我们可以像前面那样通过计算验证,纯四度等于 5 个半音,G 往下 5 个半音是 D,它们频率的比值为 ,即 商 对应的是 D。
因此:第一次益(增)计算出来的是徵的下行纯四度。
接下来就明了了。由 三分损益法 的计算规则我们可以知道:
- 羽 就是 商 的上行纯五度,而 D 的上行纯五度是 A,即 羽 对应 A。
- 角 就是 羽 的下行纯四度,而 A 的下行纯四度是 E,即 角 对应 E。
如果继续往下,我们会得到 B 和 #F,而且,这些频率比的对应关系只是 大致相等,其实是 存在细微的差异 的,这些暂时就不展开了。
仔细观察 三分损益法 的生成顺序:C -> G -> D -> A -> E,是不是很熟悉,这不就是五度链(圈)连续上行的顺序吗!
我有点惊讶,中西方文化居然各自研究出如此相似的一套规律体系。还是说他们很早就已经有交流了吗,只是我们不知道?我没有继续深入研究,DeepSeek 给出的回答是:
这是必然的 “英雄所见略同”:
- 不是巧合:五声音阶的相似性源于自然声学规律(泛音列)和数学(整数比)的普适性。
- 独立发展:中西方在无直接交流的情况下,各自发现了最和谐的音程组合。
- 文化差异:西方通过增加半音扩展为和声体系,中国则保持五声的线性美感。
这种跨越文明的“音阶共鸣”,恰恰证明了 音乐既是科学,也是人类共同的语言。
继续多讲一点,仔细观察键盘,3 + 2 的黑键组合恰好能对应中国的五声音阶:
不一定是 宫 对应 #F,这个跟调式有关,这里不展开讲。
因此如果只弹黑键,无论怎么弹,都容易产生 “中国风” 的听觉效果。
模进
接着看另一个作曲技巧,这个无需多言,看示例就懂:
还有很多别的作曲技巧或者方法,宋大叔不再讲了,他想传达的意思是:内心怎么想,就怎么写出来,这种自然流露出来的情感才是最真实最感人的,其他各种各样的规则只是辅助你去表达。有些人不大懂乐理,但是却能写出好听的歌,指的大抵就是内心自然表达的结果。
乐句
在 大小三和弦与乐句乐段的表达 中我们简单介绍了 并行乐句和乐段。这里继续展开说下。
先把前面例子改改:
这是一个并行乐句的乐段。a 是前乐句,a' 是后乐句,通常是 4 小节一句。
- 前乐句
- 属于 半终止/不完全终止。通常最后一个和弦是 5 级(而且它前面经常是 4 级或 1 级)。
- 后乐句
- 完全终止,也称为 乐段的终止。
琶音伴奏(补充)
基础,不展开
中国诗歌配和弦
这里只讲了一点点,放到下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