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午后红茶

熵与热力学重要模型

日期图标
2023-03-14
熵与热力学重要模型思维导图(Thermodynamics)

熵的概念

先列出一些问题:

  • 为什么挺直腰就可以集中精神
  • 为什么运动很重要
  • 为什么好音乐能改善我们的生活
  • 为什么人不能太安逸
  •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
  • 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城市
  • ...

通俗来讲,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的是热量总是自发地从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生活中那些热量从低温流向高温的例子总是需要借助外力的介入,比如冰箱就需要通电才能进行工作。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理解成微状态数。举例来说:热水分子动能大、结构松散;而冰水分子动能小、结构稳定。因此热水分子具有更多的排列可能性,对应更多的状态数。

熵的简化理解
图一:熵的简化理解

到这里,应该可以感觉到熵代表的是混乱程度。我们还可以从家具的摆放来对生活中的熵做进一步分析:

家具的有序和无序摆放
图二:家具的有序和无序摆放

家具按照固定顺序摆放,则它的结果是一定的,状态数只有一种;而如果乱序摆放,则结果是不确定的,状态数有 N 种,因此:

  • 有序 -> 状态数更少 -> 熵更小
  • 无序 -> 状态数更多 -> 熵更大

在高处,随机把一堆砖头扔到地上,更有可能是下面哪种情况:

砖块的可能性
图三:砖块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更有可能的是出现右边随机的状态,而不太可能是左边整齐摆放的状态。也就是,状态数跟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相关。

  • 状态数越多 -> 更高的可能性 -> 高熵 -> 更加混乱
  • 状态数越少 -> 更低的可能性 -> 低熵 -> 更加稳定

所长根据熵的定义列举出更多例子(这里有些观点不敢完全认同,先保持观望):

  1. 如果随波逐流,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更大可能是混乱的而不是有序的。
  2. 如果因为催婚而结婚,这段婚姻更可能是不幸的而不是幸福的。
  3. 如果你想做出点与众不同的事情,更可能会遭遇失败而不是成功。
  4. ...

这个世界上,混乱才是常态,而有序是需要刻意营造的。

熵的概念也可以用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为什么挺直腰可以集中精神?

挺直与放松状态
图四:挺直与放松状态

因为挺直腰对应了更少的可能的状态数,所以它代表了更小的熵,也代表了更有序的状态。而放松的时候状态数就很多了,对应更大的熵,也代表了更无序的状态,人就会更容易走神。

熵增定律告诉我们,在封闭系统中,熵会随着时间推移增加:

  • 一栋年久失修的房子会破坏
  • 一辆路边停了很久的单车会生锈

为什么这个过程不能反过来呢?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了解封闭系统的具体概念。

封闭系统

摒弃复杂的概念,封闭系统可以简单理解为与外界隔绝的、无交流的系统。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帮助理解:

在一个封闭的盒子里,一开始分子全部都在左边,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子会怎样移动呢?

封闭系统模型
图五:封闭系统模型

结果是分子会逐渐平均化,同时整个空间的熵会增大。因为同样多的分子,在两倍大的空间里面,它们能够随机分布的位置就更多了,也就是说它们能够产生的可能的状态数就更多了,也就是熵增大了。

分子被平均化
图六:分子被平均化

在封闭系统中,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加。对应到我们人类社会上的话就是我们的生活会愈发混乱,但事实上我们的社会是一直在稳定有序发展的。这个要如何去解释呢?是不是存在某种情况下,熵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小?这里需要提到麦克斯韦的思想实验

麦克斯韦是十九世纪的物理学家,简单来说,麦克斯韦的思想实验就是在上面的封闭系统里放进去一个小人,小人的任务是,如果分子想从左边跑到右边,就不给通过,想从右边跑到左边,就给通过。因为分子是不断随机运动的,只要小人一直在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所有的分子都会跑到左边,整个系统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序。

带有小人的封闭系统模型
图七:带有小人的封闭系统模型

麦克斯韦的思想实验里面很重要的两个事情是:感知选择。具体来说就是小人需要感知分子的运动以及筛选出允许通行的分子,这是需要能量和判断逻辑的。而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让事物变得有序。但是,小人的介入相当于是给封闭系统输入了能量和信息,那它就不再是封闭系统了,而是变成了一个开放系统。

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能够跟外界环境交换能量、信息、物质而继续维持自身的平衡。具体来说就是从外界输入能量、信息和物质,排出熵,属于一种动态平衡体

河流就是典型的耗散结构,它因为时刻注入新的水分子,与此同时还在不断输出旧的水分子,从而使自身时刻充满活力与能量。相反,如果限制其流动,比如常年封闭的游泳池,那它就会变得腐败、肮脏、发臭。

河流与游泳池
图八:河流与游泳池

我们人体自身也是每天都在不断更新的(来自 ChatGPT 的回答):

人体各器官和组织的更新周期因其类型和功能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器官和组织的更新周期:

  • 血液:红血球的寿命约为 120 天,血小板寿命为 5 至 9 天,而白血球的寿命较长,可从几天到几年不等。

  • 皮肤:表皮细胞的更新周期大约为 28 天左右。新生的皮肤细胞会逐渐向外移动,最后脱落,而下方的细胞则会继续取代它们。

  • 肠道:肠道内的上皮细胞的更新速度很快,大约每 2 至 4 天就会完全更替一次。这种频繁的更新保持了肠道黏膜的健康状态。

  • 肝脏:肝脏是身体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之一。虽然整个器官并不会完全更新,但肝细胞可以通过再生来修复自身损伤。肝脏细胞的再生能力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在几个月到一年之间。

  • 骨骼:骨骼系统中的骨细胞会不断发生新陈代谢。骨骼的更新速度通常取决于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等因素,但大约需要数年时间。

请注意,这些更新周期只是一般情况下的估计,并且可能会因个体差异、年龄、健康状况和其他因素而有所变化。

因此,我们人体也是耗散结构。基本上我们人体每七年,大部分的细胞都会全部换过一遍。从细胞的层次上来讲,你已经不是七年前的你了。而从生物学上,人是真的可以彻底重塑自己的,只不过需要的时间比大多数人预想的长(需要 4 ~ 7 年)。

城市和公司也属于耗散结构。也就是我们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跟外界有能量信息交流,并且能利用这些能量和信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序的城市和公司,而不是那些陷入封闭系统中的城市和公司(尽管它们现在看起来很好,但从长远看,它们大概率会越变越糟)。

耗散结构:人体

我们更关注的,是我们人体自身这个耗散结构:

人体耗散结构
图九:人体耗散结构

输入端有:

  • 能量:包括娱乐(听好音乐、看好内容、从事兴趣爱好等)、环境(家庭、朋友圈、工作氛围、城市等)
  • 信息:求知、环境(家庭、朋友圈、工作氛围、城市等)
  • 物质:食物等

输出端-熵有:

  • 排泄物:不解释
  • 负能量:浅显易懂
  • 负信息:那些干扰我们的生活,会增加世界的不确定性的东西(比如撒谎、传谣言、胡思乱想等)

耗散结构的主体是上面的输入输出结构,属于外循环。而结构内部,还存在着内循环,比如睡眠、运动、思考和日常活动等(后面的课程再展开讲)。内循环会产生一些(正或负)成果,然后反过来作用于输入端的那些要素(即能量、信息和物质)。

做到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我们就可以慢慢运转好人体这个复杂的耗散结构。举例来说就是,睡得早的话就不会起得晚;在对的方向上去努力,那取得好的结果就只是时间的问题。对于人体耗散结构,我们应该把精力都放在输入侧,而对于输出的熵,我们应该接纳它们的存在。一些反例有:

  • 无法接纳自己身上的负能量或负信息 -> 自责 -> 阻止排出熵 -> 身体发生病变

因此,对于自身的负能量和负信息,我们应当释怀与接纳,而不要去压抑排解它们的过程。我们要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输入内循环是否运转良好,因为这些才是使我们产生正成果的概率增加的核心因素。

鸡汤文为什么感觉到很空,就是因为他们抓错了重点。依靠决心自责是过不好这一生的,我们需要刻意改变耗散结构的输入

如果我们已经被困在一个封闭系统里了,那怎么办?比如,我们不喜欢自己待的城市,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但是一时半会也离开不了。也就是我们如果被限定在一个封闭系统里了,还能否过上好的生活?

回想一下前面的带小人的封闭系统,只要你做好感知和选择这两件事,就可以使得整体的熵逐渐减少。举个封闭系统的极端例子:

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 20 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 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弗兰克尔一生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 岁仍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一直到 80 岁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这《活出生命的意义》曾经感动千千万万的人,它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具有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 摘自豆瓣《活出生命的意义》简介

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非人的折磨下仍能活下来,是因为他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面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使他一直保持头脑清醒、身体健康,他在书里面写到,这个东西就是选择的自由。书里面写到:

你无法控制生命里会发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对困境时你的情绪和行动。残酷的世界可以拿走你很多东西,唯独一样东西它永远拿不走,那就是选择的自由。

正如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他在中年的时候被剥夺所有的财产,然后被逐出罗马。被流放的时候对他的朋友说:如果我必须被流放,谁又能阻止我面带微笑,愉悦而且平静地离去呢?

而我们的人生从选择的维度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从出生 - 独立之前
  • 独立之后 - 稳定态
  • 稳定态

在独立之前,这段时间我们能控制的事情不多。出生在什么样的城市,过什么样的生活,上什么样的学校,基本都是家长在做选择。而到了独立阶段,我们就能自己做出更多的选择,这个时候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价值观等因素的作用就开始体现,有些人会抱怨自己的出身,有些人会对自己都快 30 了仍然一事无成感到焦虑,而有些人不管现状如何都能积极过好每一天...。而到了稳定态,最典型的就是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种可以干一辈子的工作)。这种工作隐含了一个潜在的风险,就是很容易陷入封闭系统,不断熵增。不过也有人能利用这种稳定的环境构建出一个很好的耗散结构,这一切还是要看个人选择的结果。热衷冒险的人需要适当地放缓脚步;而拥有稳定生活的人,也应具备一些冒险的精神。这样能使大家的生活都过得更好一些。

Carol Dweck 写的《终身成长》这本书,里面有张图对应了今天的耗散结构和封闭系统:

17
图十三:人体反应模式

他发现人有 A 和 B 两种反应模式,这两种模式日积月累之后就会使人生演变成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构:耗散结构和封闭系统。具体而言就是它取决于我们对很多小事情的第一反应(如上图)。我们大多数人不是纯 A 也不是纯 B,而是两种模式都会有。整体来说 A 模式其实就是一直拒绝信息和能量的输入,而 B 模式则一直在强迫自己去接受更多的信息和能量。选择 B 模式的人通常会伴随着更多的痛苦,而 A 模式则更加符合人性。

运转好人体的耗散结构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面对很多困难。不过很多事情其实只是我们自认为很难,但实际上它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在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后,我们通常可以把复杂的事情拆分成一系列简单的事情去一件件完成。具体见 工程学重要模型,它对于如何拆分和执行研究的非常透彻。

* 未经同意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