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与三大人生课题
关于竞争
人人都有自卑感,而自卑感又会使人产生”追求优越性“的欲求。这里需要正确地理解何为追求优越性,它并不是指通过排挤他人以取得晋升之类的追求,而是舍弃与他人的竞争,自己不断朝前迈进。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人际关系中的竞争
对于他人,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因为我们虽然可能国籍、年龄、性别、知识、外貌等都不同,但我们都是平等的人。就算是面对小孩,也需要真诚地对待。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因为竞争意味着有胜者与败者,也意味着会拿自己跟他人做比较。那么就容易产生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这些都不利于自身的成长。更糟的是,此时你的竞争对手将不再单纯是竞争对手,在不知不觉中你会把他看成”敌人“。所以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果却依然不快乐,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在他们眼里满世界都是敌人。
青年不能认可自己的自卑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以自己的家庭举例:
我的哥哥学习运动样样精通,而我自幼就经常被拿来跟哥哥比较并且总是属于败者。因此父母总是不认可我,否定我、忽视我。我不仅生活在自卑感中,还不得不意识到跟哥哥之间的竞争!
哲人回答青年,如果你把自己跟哥哥之间竞争关系解除,那么他不仅仅是你的哥哥,还会成为你的”伙伴“。类似的,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是自己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一旦你跳出竞争这个怪圈,就再没必要战胜任何人了(这里指的是不与他人作竞争,并不是说要躺平,还是要以”理想的自己“为目标不断向前迈进的),可以摆脱”或许会输“的恐惧心理,进而开始能够真心祝福他人的幸福。这样,当别人陷入困难的时候,自己也会真心地施以援手;此时的他对于你来说就可以称之为——伙伴。
人际关系中如果去除竞争的关系,那他人就会从竞争对手变成伙伴,对世界的看法也会不同,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中,人际关系中的烦恼也大大减少。
权力之争
当面辱骂他人、小孩子通过恶作剧捉弄大人等行为都是为了挑起权力之争。目的是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比如小孩子恶作剧通常是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他们往往会在大人真正发火之前停止恶作剧)。
哲人提倡在受到这类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而青年则认为面对别人的辱骂和挑衅没有必要逃避,应该积极进行回击。因为错在对方,而自己在理。
哲人顺着青年的回答说:就算争论下来你赢了,事情也还没有结束,而是进入复仇阶段,即对方会以别的方式策划着复仇,等待时机进行报复。比如被父母虐待过的孩子中有些会误入歧途、逃学、甚至出现自残等行为,用目的论来说明就是孩子为了实现”报复“父母这一目的才会有这些行为。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这么做时,父母就会懊恼不已、痛不欲生。
青年不解:难道人格被攻击了也要一味忍耐、不能发怒吗?
哲人解释道怒气只是为了达成目的的一种手段工具,我们应该寻求发怒以外的有效工具,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要相信语言的力量。
人际关系中的圈套:确认自己是正确的之后,就去数落对方。事实上,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自己是正确的,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追求优越性并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完成的,我们只有去除这层竞争关系才能改变完善自己。
三大人生课题
阿德勒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和心理方面都有明确目标。
行为的目标:
- 自立
- 与社会和谐共处
支撑这种行为的心理目标:
- ”我有能力“的意识
- ”人人都是我的伙伴“的意识
这些目标可以通过直面”人生课题“(一个个体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时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来实现,而人生课题又可分为三大类:
- 工作课题
- 交友课题
- 爱的课题
工作课题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从距离和深度这一观点考虑的话是门栏最低的课题。不管是什么种类的工作,通常都需要团队协同去完成。因为有共同的成果目标,即使是关系不好的人也可以合作或者说必须合作。而下班或转行后这层工作关系也随之消失。而普遍不想去上班的人的核心问题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的问题,比如:
- 屡次面试失败,自尊心受挫,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
- 工作中遇到重大失败,给公司造成巨额损失,担心上司责罚
- ...
这些情况都不是讨厌工作本身,而是讨厌被批评或者被贴上”无能“的标签,这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交友课题
青年告诉哲人自己有不少朋友,但能称得上知己的却并没有。哲人的观点是,朋友和熟人的数量没有多大价值,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关系的距离和深度(就算多年未见,再次见面仍能像当年那样交往)。
爱的课题
爱的课题可以分成两大阶段:
- 恋人关系
- 家人关系(尤指亲子关系)
当从朋友关系转化成恋人关系后,之前和别的朋友之间被允许的言行就不再被允许了。不可以跟异性朋友一起玩儿,甚至和异性朋友通电话也会引起恋人吃醋,距离近了,关系也深了。
阿德勒不同意这种束缚对方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相互束缚的关系很快就会破裂,束缚是想要支配对方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不信任感的想法,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相处在同一空间里就无法让人保持自然状态。而当人能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当恋爱关系或夫妻关系难以维系时,最不可取的就是不采取任何行动(即逃避)。尽管这可能很困难,尤其是夫妻关系中可能还关联着亲子关系,但仍然需要选择面对。后续会慢慢体现一些具体的对策。
我们讨厌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的缺点,而是因为先有讨厌他这个目的,然后才从他身上去找出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比如处于分手状态的恋人,对方任何言行都会让你生气(吃饭的方式、睡觉的呼吸等),事实上是你已经决心要寻找机会结束这种关系,当前只是在收集结束关系的材料,所以才会有这种感觉。而对方可能并没有改变,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人就是这么任性而自私的生物。